2025年中国家电市场已形成“传统品类稳增长、新兴赛道高爆发”的分层格局,这一分化由消费群体年轻化、需求碎片化及技术迭代共同驱动,具体表现如下:
一、传统品类:稳增长背后的结构升级
- 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主导市场,但增速放缓至个位数
- 2025年上半年,空调、冰箱、洗衣机线下零售量分别下滑5%、7.6%、7.3%,但线上渠道成为增长引擎,空调线上零售量同比增长48%,冰箱线上增长40.7%,洗衣机线上增长50%。
- 核心逻辑:传统品类渗透率已超90%,市场从“增量竞争”转向“存量博弈”,企业通过技术迭代(如能效升级、健康功能)和场景化服务(如全屋智能联动)提升产品附加值。例如,海尔空调通过“自清洁”“极速制冷热”技术,结合线上下单、线下极速安装的服务体系,提升消费体验。
- 头部品牌通过全产业链优势巩固地位
- 美的、海尔、格力三大白电巨头合计市占率达38%,其中美的以“COLMO+东芝”双高端品牌矩阵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45%,海尔卡萨帝在万元以上冰箱、洗衣机市场分别占据41.3%、76.3%的份额。
- 技术壁垒:美的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15万件,拥有6家“灯塔工厂”,实现从研发到制造的全链条数字化;格力空调获欧盟碳关税豁免,凸显其绿色技术优势。
二、新兴赛道:高爆发背后的需求碎片化
- 清洁电器与厨房小家电:规模突破与均价提升
- 扫地机器人、洗地机等清洁电器市场规模突破千亿,洗地机销量同比增长22.1%,销售额增长30%;智能微蒸烤、空气炸锅等厨房小家电均价较传统品类高出30%。
- 消费洞察:Z世代(95后)成为消费主力,其“懒人经济”“颜值经济”需求推动产品创新。例如,石头科技通过AI算法优化扫地机器人路径规划,科沃斯以“洗烘一体”功能满足高端用户需求。
- 健康与适老化需求催生细分市场
- 具备灭菌功能的洗衣机市场份额增至61%,空气净化器与空调的融合产品占比达38%;针对银发族的适老化家电(如大字体显示、一键操作)成为新增长点。
- 区域机会:下沉市场(三四线城市及乡村)消费潜力释放,3000元以下产品占乡村消费62%,小米空调下乡年销破600万台。
三、竞争格局:三足鼎立与生态化突围
- 传统巨头:全产业链优势+生态布局
- 美的、海尔、格力通过收购(如美的收购库卡机器人)、自建(如海尔“三翼鸟”全屋智能场景品牌)和标准制定(如格力空调获欧盟碳关税豁免)构建护城河。
- 服务溢价:海尔智家推出“家电+家居+安防”一体化解决方案,客单价达8万元;美的通过DTC数字化系统将交付周期从21天压缩至12.5天。
- 跨界玩家:智能生态切入+硬件+软件+服务模式
- 小米、华为依托智能手机生态链,通过“硬件+软件+服务”模式重塑用户体验。例如,小米2025年Q1大家电业务增长超113%,7月线上空调市占率一度反超格力;华为以鸿蒙系统互联功能切入高端市场,市占率达3.4%。
- 区域集群效应: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中部地区分工协作
- 长三角以上海、合肥为核心,聚集海尔、美的等巨头与科沃斯、追觅等新势力;珠三角依托格力、TCL的制造优势,在空调、彩电领域形成全球竞争力;中部地区以武汉、郑州为支点,在智能小家电、厨电领域快速崛起。
四、未来趋势:全屋智能与绿色循环成主战场
- 全屋智能从“概念”走向“标配”
- 5G+边缘计算技术成熟推动家电与家居、安防、能源系统深度融合,形成“主动感知、自动决策”的智慧家庭生态。预计到2030年,全球智能电器渗透率将达70%,中国、美国、欧洲成为主要市场。
- 绿色循环经济加速落地
- 从产品设计(可拆卸结构)、生产(清洁能源)、回收(再生材料)全链条推动可持续发展。例如,格力光伏空调在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落地50个项目,既降低用电成本,又符合全球碳中和趋势;到2030年,再生材料在新品制造中的使用比例将超过30%。
- 全球化布局:技术标准输出+本地化服务
- 中国家电品牌通过海外建厂(如TCL越南基地)、并购(如海尔收购日本三洋白电业务)和生态运营(如美的“M-Smart”智能家居平台)提升全球竞争力。预计到2030年,海外收入占比将从2024年的35%提升至4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