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想双系统架构升级!VLA模型结合Diffusion,轨迹生成效率提升7倍

2025-08-16 15:37:32      来源:科技新视讯

一、技术原理与架构设计

  1. 双系统架构(快慢系统理论)
    • 系统1(快思考):基于端到端模型,负责常规场景的快速响应。通过摄像头、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输入,结合CNN主干网络提取特征并融合至BEV空间,生成驾驶轨迹。其优势在于高效、低延迟,能处理95%的日常驾驶场景。
    • 系统2(慢思考):采用22亿参数的VLM视觉语言模型,具备逻辑推理能力,处理复杂或未知场景(如天津的潮汐车道、坑洼路面)。通过理解环境信息并修正系统1的决策,确保安全与舒适性。
  2. VLA与Diffusion技术的融合
    • 统一架构:两者均采用“感知输入→编码器→Cross-Attention→输出动作/轨迹”的流程,通过交叉注意力机制融合感知信息,实现条件生成。
    • 技术本质:均为条件生成模型,VLA负责战略决策(如理解任务、分解动作),Diffusion负责战术执行(生成符合物理规律的轨迹)。
    • 效率提升:Diffusion模型通过迭代去噪生成轨迹,但传统方法生成效率低。理想采用常微分方程(ODE)采样器,将生成步骤从多步压缩至2-3步,实现轨迹生成效率提升7倍。

二、性能提升与实证数据

  1. 轨迹生成效率
    • 通过Diffusion与ODE采样器的结合,轨迹生成时间大幅缩短,实测效率提升7倍,满足实时性要求。
  2. 复杂场景适应能力
    • U型掉头:轨迹规划更接近人类驾驶习惯,成功率超95%。
    • 雨雪天气:70km/h内静止车辆识别成功率100%,AES紧急避让支持40km/h横向位移。
    • 极端路况:五道口立交、城中村等“地狱级路况”实现零接管通过,鬼探头、逆行车辆等场景处理能力显著提升。
  3. 数据驱动与训练方法
    • 基于100万公里优质驾驶数据(专车司机标准)训练,结合强化学习优化决策,避免模仿学习中的诡异行为。

三、应用场景与实测表现

  1. L3级自动驾驶商业化
    • 计划2025年下半年推动L3级自动驾驶量产,2026年探索L4级应用,2028年前实现规模化。
  2. 对比竞品
    • 特斯拉FSD V12:纯视觉方案依赖Dojo超算与海量数据,理想通过多传感器融合与生成式仿真提升极端场景覆盖。
    • Waymo MotionFormer:侧重高精地图与规则化算法,理想的端到端决策更适应复杂城市路况。
  3. 实车测试案例
    • 天津潮汐车道:系统2识别LED灯标识与时间信息,修正系统1的导航决策,确保合规行驶。
    • 单行道场景:系统2通过文字标牌识别与逻辑推理,预防系统1误入单行道。

四、行业对比与政策影响

  1. 政策支持
    • 中国、欧洲、美国批准L3有条件自动驾驶上路,要求标配数据黑匣子(EDR)和云端监管。理想通过国家强制检测,确保技术合规性。
  2. 数据共享与标准制定
    • 推动车路云协同(5G+V2X),构建智慧交通生态,如北京、上海试点智慧交通信号灯实时信息交互。
    • 两部门征求意见,规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宣传,避免消费者将辅助驾驶误认为自动驾驶,理想需在用户手册中明确安全提示。

五、挑战与未来趋势

  1. 当前挑战
    • 算法优化:需持续优化硬件协同与算法压缩,减少虚拟与现实场景的偏差。
    • 法规滞后:L3级以上自动驾驶的责任认定、保险规则尚未完善,需联合行业推动标准制定。
  2. 未来方向
    • 算力升级:计划推出更高性能芯片,匹配英伟达Thor等旗舰产品,提升端到端决策效率。
    • 生态构建:将技术延伸至机器人、智慧交通等领域,形成跨场景的认知智能平台。
    • 全球化布局:输出中国智驾方案,与宝马、日产等合作,构建“技术输出-数据反哺”闭环。

理想汽车通过双系统架构升级,实现了VLA模型与Diffusion技术的深度融合,轨迹生成效率提升7倍,复杂场景适应能力显著增强。其技术路径通过精准知识迁移、数据闭环迭代和硬件冗余设计,在自动驾驶领域确立了技术领先地位。随着L3级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和生态扩展,理想有望进一步推动行业向更高阶的自动化迈进,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范式样本。

[责编:金华]

大家都在看



推荐阅读
一、技术架构:华为乾崑ADS 4.0的突破性创新 世界引擎与行为模型架构 WEWA架构 :采用世界引擎+世界行为模型架构,端到端时延降低50%,通行效率提升20%,重刹率降低30%。云...
2025-08-16 15:41:07
一、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 云端大模型蒸馏架构 教师-学生模型 :小鹏采用720亿参数云端大模型(教师)亿级参数车端模型(学生)的架构,通过注意力机制权重转移和决策路径压...
2025-08-16 15:35:09
一、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 自监督学习架构 多元自回归生成模型 :NWM通过自监督方式学习原始传感器数据(如摄像头、激光雷达、雷达数据),无需人工标注,显著提升数据利用效...
2025-08-16 15:32:13
一、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 多模态大模型通过整合摄像头、激光雷达、雷达等多传感器数据,结合深度学习算法,实现环境感知与决策规划的端到端优化。其核心优势体现在: 感知精...
2025-08-16 15:29:33
一、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 EMB技术定义 全称 :电子机械制动系统(Electro-Mechanical Braking System),通过电机和电子控制单元(ECU)直接控制制动力,完全替代传统液压系...
2025-08-16 15:26:23